第395章 吴三桂又双叒叕(二)(1 / 2)

线膛枪早15世纪初,就诞生于德国,“膛线”英文为rifle,音译为“来复”,线膛枪也因此称为“来复枪”。

17世纪初,丹麦军队最先装备使用了来复枪,并运用到了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时下是17世纪中,也是来复枪刚刚列装却没有相应的战术,但郑恩有,并全部传授给了郑家军,这列装来复枪,即线膛枪的郑家军将士,郑恩还给了他们一个统一的兵种名称——散兵。

散兵手中虽轻型,但精准且超远的射程,让包衣军慌了,连忙不等郑家军散兵们开第二枪,就发起了冲锋。

根据一贯经验,只要拉近距离,火铳兵就废了,还不说一根烧火棍好使。

郑家军散兵惊慌失措的“溃逃”,其实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三排燧发滑膛枪手身后,与三眼铳兵肩并肩一个隔一个,再次列队装填。

面对按照传统对付火铳兵的方法,包衣军发起了冲锋,自认为一旦近战,这郑家军的火器营也会变得跟普通的火器营没什么两样,而郑家军火铳上的三菱铳刺,被他们选择性的遗忘了。

包衣军的冲锋并不算快,城墙上狭窄的空间,让最前排的包衣军,都是直面排列的密密麻麻的郑家军火器营。

这是一场超乎寻常的紧密型火铳阵,肩并肩,横竖成行,排成了五排,最后一排还都是重型火铳,而在这五排火铳兵之后,是散兵与三眼铳一个隔一个的队列。

散兵与三眼铳兵的一排队列之后,又是四排轻型火铳一排重型火铳的队列,再之后又是一排……再又五排……

这长长的,大径相庭的队列,发起“冲锋”的包衣军虽然看不到,但却知道眼前排列紧密到肩并肩的火铳兵却不好惹。

因为他们不管经验如何,就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火铳兵还可以排列紧密阵形。

时下在远东,火铳多为技术成熟的火绳枪,燧发枪虽有,但因为远东铁矿多含硫的原因,如今的工艺又很难给硫化铁矿脱硫,使得从铁到钢的加工,远比西方无硫铁矿来的困难。

物以稀为贵,钢在远东的市面上远比西方,越好的钢越贵。

因此,这对如扳机等很多零件都需要上好弹力钢的燧发枪,在远东的大规模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郑家军的这批燧发枪,也是九成来自于西方,都是买的现成的,只有一成是一年来广东佛山、福建南安等等民间作坊定做的,且很多还是要自己提供好的弹力钢。

火绳枪跟燧发枪的最大区别,也是影响到整个世界作战形式的变革,将闻名时下的“西班牙方阵”、“莫里斯方阵”、“古斯塔夫方阵”,都彻底淘汰的一点就在于——紧密阵形。

关键点就在于火绳。

闻名欧洲战场的“西班牙方阵”、“莫里斯方阵”、“古斯塔夫方阵”装备的都是火绳枪,火绳枪的点火方式就依靠火绳。

长长的火绳缠绕火铳兵身躯一大圈,为了火绳熄灭,往往都是战前将火绳两头都点燃,火绳捆在身上燃,好不好受先是一说,问题是如果两个火绳枪兵隔得太近,你的火绳很容易点燃对方的火绳,还是从中间点燃的那种。

如此被点燃火绳中间者,势必会手忙脚乱去处理,不然这火绳立马就会燃没了,而且离开了手束缚的那一节,也是直接就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