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孙坚终于来了。<-》不过,与他一同前来的,居然还有刘表。
见到他们同来,刘易才醒起,孙坚现在也仅只是长沙太守,此时长沙,亦属是荆襄之境,孙坚这个长沙太守,亦是荆州刺史,也就是刘表的属下。
孙坚作为刘表的属下,他出兵响应曹操讨伐董卓的号召,按理的确是要先向荆州刺史禀明情况。当然,以孙坚的性格,荆州刺史是节制不了他的,他去见刘表,估计他是想请刘表一同出征,一起出兵讨伐董卓。
史上,孙坚起兵讨董的时候,便是先引兵至荆州襄阳,计划请当时的荆州刺史王睿一起出兵,但王睿无心参与讨董卓,反而想借孙坚之手灭掉与他不睦的武陵太守曹寅,却被曹寅列举王睿的罪状,让孙坚信以为真,于是便再率军回襄阳,逼得王睿吞金自杀。
但现在,王睿已经被贬为襄阳太守,孙坚与他似乎不会有太多的关系了,所以,也就没有生孙坚率军到武陵要杀曹寅反而被曹寅说反孙坚将他自己逼死之事。
现在的孙坚,却改而与刘表同来见刘易了。
话说,孙坚虽然有机心有韬略,但其性情也的确是豪迈豁达,待人也的确忠正,易于信人。史上他被王睿及曹寅分别先后取信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王睿说曹寅坏话,说如果孙坚可为他杀了曹寅,那么他就与孙坚起兵讨伐董卓,孙坚信了,二话没说,便率军去武陵,但转眼,却又信了曹寅,反过来逼死王睿。也就是说,孙坚,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悠的人。
这不?刘表取代了王睿做了荆州刺史。如今,估计他又被刘表忽悠到了。对于此,刘易对孙坚还真的有点无语。
且说孙坚,他对董卓早已经深怀仇怨。他在西凉被董卓也坑得苦,做梦都是一报在西凉被董卓陷害之仇。曹操矫诏天下,号召群雄起兵讨伐董卓,他觉得,是找董卓报一箭之仇的时候了,无论是为公为私,他都必须要响应起兵。
他在长沙。也一直厉兵秣马,要起兵也相当容易。说出兵便可以出兵了。
不过,孙坚在长沙经营,所得的兵马并不多,也仅只是二万人马,感到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并且,他亦想到,他不过也只是一地太守。属于荆州刺史的统辖,如果他单独一声不吭的便响应起兵,万一荆州刺史不赞同他起兵。那么他一旦离开长沙之后,便等于是主动放弃了长沙太守一职,荆州刺史也极有可能马上重新任命一个长沙太守。如此一来,孙坚在讨伐董卓之后,便不可能再回长沙,他也将会成为无根之萍,无处可去。
现任荆州刺史刘表,他一上任之后,便大刀阔斧的进行了系列的改革,把一个个郡城太守换了一个遍。也使得他完全掌控了荆州大权,这些事,孙坚自然是知道的。然而,他长沙太守,现在却是整个荆襄地区,仅有的几个还没有被刘表撤换的太守。孙坚也相信,刘表做梦都想把他这个长沙太守撤换,换成他所信任的人来做长沙太守。所以,孙坚敢肯定,如果他一旦离开长沙,第二天便会有新的长沙太守来接管长沙。
孙坚的猜测是不错的,历史上,他从长沙起兵,在荆州一翻动作,其实便是想得到荆州州府方面的同意,同意他出兵。若得到荆州州府方面的同意,那么就等于孙坚可以保留长沙太守一职。但他在荆州没有取得认同,荆州之境,除了他这个长沙太守率军与联军汇盟之外,再没有别的地方官府一同出兵声讨董卓。得不到荆州州府的认同同意,那就等于是孙坚放弃长沙太守一职,私自出兵的性质,再加上,他逼死了当时的荆州刺史王睿,孙坚也自知不可能再回荆州为官。也正因为如此,孙坚才会对讨伐董卓那么的热心,并且奋勇当先,争做攻击董卓的急先锋,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唯有把董卓击败,他才有可能占得一席之地,否则,天下之大,怕也没有他容身之处,不知道今后将要何去何从。
这也是孙坚攻杀到洛阳,搜索获得传国玉玺之后,为什么会想着回江东,而不是回长沙,因为长沙他已经回不去了。那时候,盟军已经散,还继续攻击董卓的兵马已经不多,他攻杀到洛阳之时,董卓已经撤到了长安,那时候,孙坚便自知这一次讨伐董卓已经不可能成功。恰好,他获得了传国玉玺,有了传国玉玺,他便有可能凭着传国玉玺而获得一个容身之地。
实际上,孙坚获得传国玉玺之时,他并不是真的起贪念,想把传国玉玺据为己有,他之所以在获得传国玉玺的时候,便急急的携宝而回,那是因为他在无路可走,可处容身的情况之下,传国玉玺可以为他解决这个容身的问题。
如果孙坚不是已经和荆州官府闹翻,他极有可能会把传国玉玺舀到荆州,送给州府,然后谋得一处容身之所,但荆州他回不去,也就唯有先回老家江东。只要他回到江东,用传国玉玺作交换,怎么说都可以换得一个展之地。
可惜,他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泄露,被刘表半路截胡,最终被刘表杀死。
说实在,刘易以前看三国的时候,压根就不相信孙坚真的会见宝起心,历史上对孙坚的评价颇高,说其人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一个性情豪迈豁达的人,一个爱惜自己名节的人,又怎么会一见到传国玉玺便会起私心?更何况,刘易通过与孙坚接触,现孙坚的确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还是一个性格非常好强自信的人,一个坚信人力可胜天的人,他又怎么会相信什么的得玉玺得天下的说法?怎么会对一块玉玺看得上眼?这其中,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这一次,孙坚到达荆州,向刘表表明了出兵的意向信念,请求刘表也一同为了大义而起兵声讨董卓。
不过,刘表还真的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起兵,因为他的最大敌人并不是董卓。不过。孙坚说得大义凛然,也不好明着拒绝,而是说他刚刚上任,他这个荆州刺史根本就说不了事。许多工作,他都还没有真正了解清楚,起兵之事,他一个人说了不算。
与历史有多少类同的是,刘表竟然把孙坚推给了前任的荆州刺史王睿,说王睿虽然已经贬为襄阳太守,可是荆州大权依然还在王睿的手上。只要王睿点头同意起兵,那么他刘表二话不说,马上同意起兵。
孙坚呢,他也不是笨人,他自然知道刘表这是托词,他心里面明知道荆州的真实情况并不是这么样,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人家刘表也并没有说不起兵。只是说他说了不算。让他去找王睿。
结果也可想而知,王睿现在也仅只是襄阳太守,又得到了刘表的授意。他有什么权利说起兵?最终,他又推皮球,说荆州不稳,一旦出兵,荆州恐怕有人会造反。除非,孙坚可先平定荆州内患,他才有可能答应出兵。
在这里,王睿其实也是被刘表逼得没有办法,事实上,他与武陵太守曹寅虽然有点怨恨。但是也不至于恨到要杀了曹寅的地步,若他要杀曹寅,他当初作为荆州刺史的时候,有无数机会置曹寅于死地,可他为什么一直都不动手?偏偏要等到孙坚来请他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才要借孙坚之手杀曹寅?刘表给王睿的意思,本来便是想借孙坚之手去攻伐刘易的。但王睿当初见识过刘易的厉害,在江陵城一连斩了那么多人,他对刘易也早已经寒了心,怕刘易更甚于怕刘表。所以,他又怎么敢明叫着孙坚去攻伐刘易?如此,他只好退而求其次,说武陵太守有反汉之心,有背叛之意。
但孙坚自然也不会相信王睿的说话,因为他在长沙,也隐隐知道曹寅与刘易似乎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所以,这一次他并没有那么冲动的马上率军前去要杀曹寅。而是隐晦的说曹寅不会有叛乱的可能,因为曹寅与洞庭湖新洲的刘易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曹寅叛,洞庭湖新洲的刘易也不会容得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