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大学报到(2 / 2)

天才重生 无声微语 1926 字 11天前

“没关系的,师姐,很多人都说我长的像某个明星,呵呵,我都习惯了。”我连忙摆了摆手笑着说道。爸爸则一直站在行李旁不说话。

“叔叔,您都累了,先坐一下,喝一杯水吧!等一下车来了,我们再叫你。”娇艳师姐在放在她身旁的那个饮水机上按了一杯水,递给了老爸。

“哦,谢谢啦!你忙吧!我坐坐就可以了。”爸爸双手接过水杯后连声道谢。

“不用客气的,叔叔!”娇艳师姐一脸的笑容说道。

“娇艳,校车来了,快叫师弟和那位叔叔过来。”正当娇艳师姐还想说什么的时候,在机场门口等车的冉冉师姐突然奔了进来,大声地喊道。

“好的,知道了。师弟,叔叔,车到了,你们快点到大门口跟着冉冉回学校去报到注册吧。”娇艳师姐一脸关切地对我和老爸说道。

接着,我们和娇艳师姐道别,跟着冉冉师姐上了一脸贴着“首都大学新生迎接专车”的大巴上,直奔首都大学……

首都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华夏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华夏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华夏国最早传播makesi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华夏国gongchangdang最早的活动基地,首都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华夏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原培出任首都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首都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招、maozedong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首都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首都大学与水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首都大学于1946年10月在燕京复学。

新华夏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首都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首都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华夏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首都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首都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jianzeming在庆祝首都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首都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首都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首都大学与原首都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首都大学。原首都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首都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燕京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首都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首都大学医学院脱离首都大学,独立为首都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首都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首都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首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首都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现任校dang委书记李小明教授、校长周同院士。

(明天继续更新,希望大家多多订阅,接下来的情节会更加精彩哦)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