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 第272节(1 / 2)

而现在,纪长泽亲自写,他要和她成亲。

赵月娘放下心来,脸上也露出了点松快神情,倒是没多少即将当新娘子的羞涩。

她没指望婚后生活能过的多甜蜜多好,只要能够维持现在这样的日子就好。

毕竟生活早就磨平了她以前对未来丈夫的期望,能够手脚健全年龄与她同龄,她已经很满足了。

赵家紧锣密鼓的准备了起来,村中人听到这个消息反应也是各异。

倒是都不怎么吃惊。

毕竟赵家也不富裕,愿意花那么多钱给纪长泽治病,肯定不能是白白发善心。

但对这门婚事,他们都不怎么看好。

“一个流民,身子骨还那么弱,那天见他,话也不会说,人还一直咳嗽,每天光是药钱怕是就要花费许多,更别说下地干活了。”

“赵月娘虽说家里条件差了点,又不能生养,但她有个好相貌,嫁给膝下有子的鳏夫还是可以的,偏要找这么一个身子骨差的,不能下地又不能挣钱,以后日子可该怎么过。”

“她还是急了,毕竟马上就到二十五了,到时候衙门配婚,配个什么人就说不定了。”

村中人议论纷纷,大多都是同情赵月娘的。

本来她自身能干,也长得好,应该不愁嫁才对,可偏偏身上背着克亲命和生养不了的批命,再加上还有二房这么一堆子麻烦亲戚,习惯自扫门前雪的村人怎么可能自找麻烦把她娶回家来。

现在人要嫁给一个身子骨看着就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流民,大家都很唏嘘。

而在家中的赵美娘听说了这事,更加不满了。

躲在自己屋子里大发脾气,饭都不想吃,赵二伯娘只能去劝她:“行了行了,谁说嫁了人就不能卖钱了,青楼这种地方还嫌弃是不是处子身吗?你看纪长泽那个样子,肯定下不了地,到时候他还要吃药,赵月娘一个人下地养活两个人,怎么可能撑得住,且等着吧,他们家日子肯定过不好,等到他们家揭不开锅了,娘就把赵月娘卖了,换钱给你做嫁妆。”

“那也便宜她了。”

赵美娘还是满满的不甘愿:“纪长泽虽阴险狡诈,长的却是不错……”

“我的傻女儿啊,长的好看能当饭吃吗?我们村里人,要嫁人当然要嫁干活利索能挣钱的了,你看那个纪长泽,一步三咳嗽,赵月娘能指望他下地干活吗?长的好看有什么用,她迟早后悔。”

赵美娘想想也是。

“娘你说的是,更何况纪长泽他为人阴险,明明是他偷得东西交给我,偏还装作一副无辜模样,赵月娘落到他手里,说不定骨头渣子都被啃的不剩。”

赵二伯娘叹口气:“都跟你说多少次了,你把事赖纪长泽身上没用,反而还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反咬一口。”

赵美娘:“……娘你怎么就是不信我,真的是纪长泽!!”

赵二伯娘懒得跟她说了。

这傻丫头,诬陷人也不知道挑个合适的人选。

赵美娘:“……”

唯一让她开心的,恐怕就是赵月娘嫁给了中看不中用的纪长泽了。

她满心期待的等着赵月娘悲催的婚后生活。

去办户籍这天,纪长泽嗓子能发出点声音了,他哑着嗓子,当着胡老儿子的面,对着办户籍的人报出了自己的籍贯。

以及那个报废了的秀才身份。

胡老儿子手一抖,腿一软,险些没来个平地摔。

这这这……赵月娘家捡来的流民,竟然还是个秀才老爷?!!!!

就算是前朝的秀才老爷,那也是秀才啊!!

等到他们回去,纪长泽是前朝秀才的消息传回村里,果不其然,全村都轰动了。

第153章 天下之师(4)

胡老儿子和纪长泽一起回村的时候走路都是飘的。

这要是放在县里, 城里,一个秀才分量还没那么大,但落在镇上, 村子里可就不一样了,普通老百姓叫秀才,那可是秀才老爷这么叫着的。

之前镇上出了名秀才,三十多岁的年纪丧妻, 膝下还有儿女, 镇上富户就上赶着的把自己十六岁小女儿嫁了过去, 还附带了不少嫁妆,这就是秀才这个身份在百姓们眼中的威力。

就算是前朝的秀才也一样, 乱着的那几年,不少书籍被毁,全国都死了许多人,今上宣布开科举的时候, 听闻前去赶考的人较比之前简直称得上锐减。

倒不是说这些读书人不想考朝廷的功名,而是读书人大多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大乱之事家里要是有点武力守着的还好,那些家里只要钱财或者本就贫穷的想活下来可就难了。

就算是自己个活下来了,家中长辈去世的也有不少, 长辈去世总要守孝, 要不就是因为那场乱子家里没了钱,要不就是没心思去读书, 总之,如果要说前朝大家伙的知识水平在10,那么到了如今,有个67就不错了。

前朝能考中, 如今自然也能考中了。

纪长泽知道胡老儿子在想什么,他也没直接说自己不想去考科举,回村之后跟胡老儿子道别后就回了赵月娘那。

赵月娘正在做衣服,纪长泽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给他做的,他笑了笑,坐在桌边,说:“户籍已经办下来了,过两天我们就能成婚。”

“那我赶紧把你这个衣裳做好,你也累了吧?我先给你热饭。”

两人还没结婚,就俨然是一副老夫老妻的模样了。

赵月娘起身去厨房热饭,心底正盘算着成婚当天要不要告诉村里人也让村里人来热闹热闹。

村中的潜规则,成婚当天来凑热闹的人越多,越是给新郎新娘面子,也有个祝福的意思。

但赵月娘家之前在村里并不是多有面子的,再加上二房那边每天闹腾,村中一些怕麻烦的人家就不乐意跟她们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