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说现在的陕西,还不能配齐十二执政官,但是该有的骨架基干还是要有的,不然就眼前这种形式来说,单靠卢象升一人必然是不行的。
“根据本公的考虑,此次随你前来的马士英、温体仁可入选,至于剩余的人选,本公这心中还有些犹豫。”赵宗武讲述着自己心中的想法:“虽然说在这段时间,也有一批不错的官吏,但是本公这心中,总是有些踌躇。
尽管在这中间,不乏精干之辈,可另一方面他们心性尚未稳定,在某些见解上,必然会十分激进。
可是就陕西的民生建设来说,它需要的并不是激进,而是温和的改进,本身陕西爆发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因为过于激进而导致的。
所以说我们要改变的,就是这种病态的快节奏,从而做到把这种病态的快节奏,给彻底的慢下来!
只有把节奏慢下来,才能从根本处,去解决实质性问题。”
卢象升点头道:“现阶段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说想要真正解决这种情况,那么就需要从此刻开始,甄选并培养相应的合格官员。
其实在下官心中,一直有个想法,既然国公爷能在辽东,组建起来一支专门培训武将的机构,那么为什么不能培养出一支专门培训官员的机构?
虽然说进驻地方的官员,是经过重重选拔出来的,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考验,很多都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行。”
其实就这件事来说,卢象升的提议,是非常理性的,而在这段时间,赵宗武他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先前他的确在辽东,成立了相应的培训机构,但那多是基于对军中残疾将士,从而做的基层官员培训。
可这样的官员群体,终究只是代表着小部分、低层级的官员,尽管说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批优异官员进驻核心圈,但那终究只是很少一部分存在。
如果说赵宗武他,想进一步加强并夯实,陕西地方的核心统治,那么组建起来一批,优异的中高级官员群体,就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先前是辽东的情况特殊,现在又有陕西这一情况出现,那么赵宗武他就可以,顺势做成这件事。
就这样。
赵宗武他在与卢象升,详细商量了诸多问题,便制定了相应的培训体系,同时也仔细筛选了,可以进入到陕西核心圈的官员预备人选。
在不知不觉间,赵宗武的身边,也团聚了一批跟他志同道合的麾下,先前的虏获培养,在经过长时间的洗脑后,终究化作了最终的认同。
这一点对于赵宗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