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知府郭寿郭大人被锦衣卫给抓走了,今天就要被直接给押解进京了。”
长史的话刚一出口,便将蜀王吓的直接抓过身来,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旁边的长史。“什么?哪里来的锦衣卫?为什么要抓捕房大人?”
蜀王一连提出几个问题,而且死死的盯住长史,倒是给长史问住了,不知该回答哪一个,想了半天。
知道蜀王有些急了。
“你倒是说话啊!”
“殿下还是自己看吧!”说着,长史将手里的一封书信拿给了蜀王。
蜀王也不管里面是什么,直接一把拆开,然后打开里面的东西看了起来。
里面的内容不多,蜀王只是扫了两眼便看清楚了,脸色变得苍白了起来,直接一下坐在了下面的椅子上。
“他好狠,他这是准备撕破脸皮了是吗?我可是他叔叔,他敢动我?”蜀王的话虽然说得气势汹汹,但是却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这封信不是别人的,正是朝廷下发到各地的告示,无论是官府还是各地藩王都是有的,蜀王看的也正是属于自己的。
这告示说得很明白,各属地官府的官员,都有监视王爷的己任,王爷在属地犯下的过错,凡是隐瞒不报者,则锦衣卫调查抓捕隐瞒不报的官员。
这个任务虽然看似是在整治这些个不和朝廷一心的官员,其实就是在告诉这些个王爷,这次你得罪了我,无论如何是跑不掉的。
随着这个告示之后,下面则是礼部下发的一份通知,再次要求各地还未到的藩王,必须在六月二十四祭祖大典之前赶到,不然一律以不孝之名惩治。
人家都是打一棍子好歹还给个甜枣吃,崇祯可好,直接一棍子不够,再来一棒槌,给这些个王爷们都整晕了。
此时摆在蜀王面前的,一是坚持,二是立即赶往京城,蜀王的心中摇摆不止。
一旁的长史自然对王府和蜀王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只是这种事情最后决定的还是王爷,他也就替蜀王提提意见。
“收拾东西,明日出发,赶往京城。”犹豫了半天,最后蜀王还是咬了咬牙,选择了妥协。
“是王爷”
和蜀王差不多的是,此时依旧很多未到京城的王爷陷入了犹豫,崇祯说的很清楚,他们去不去也由他们自己。
但是他们很清楚的是,刚开始的时候,崇祯是请他们进京,现在是通知,这也就有所不同了,一开始人家请你,你可以以一个他没有办法的理由拒绝。
但是现在,崇祯告诉你的是,我不请了,我给你挑明了,我就是让你来,你不来以后打你的时候你不要喊疼,你来,那就是说明你还听话。
对于这些欺弱怕硬的王爷,崇祯的这个态度倒是起了很多作用,王爷们开始左顾右盼了起来,只是给他们的时间仿佛并不多,只剩下寥寥的几天。
为了防止路上出现变故,他们必须要提前出发,不然一旦延误了时间,那和没去没有什么区别。
沉思道最后,很多王爷似乎默认了一点,那就是去可以去,但是不在京城逗留,那就是能最晚到一定最晚到,最好头一天晚上到,也不耽误祭祖大典。
只要祭祖大典一结束,立即以属地里出事了为借口,然后马上返回属地,这样不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果然,这些王爷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开始收拾东西,带着自己的依仗,向京城赶了过去。
紫禁城内,崇祯自然对这些毫不在乎,收拾这些人的时间还很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算是要第一步打压他们,也要等祭祖大典结束。
只要祭祖大典结束,那这些留在京城的王爷们,就是戴宰的肥羊,自己想怎么整他们怎么整他们。
只是,这件事崇祯感觉到了似乎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容易,那就是今天一件事的发生,让崇祯意识到了一丝不对,也让他警惕了起来。
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做这件事,朝廷不会反对,说不定还会坚持,但是他发现,当自己刚刚表露出自己意思的时候,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激烈反对。
这件事就是今天朝会的时候,秦王自然遭到了朝廷很多官员的弹劾,这点崇祯并没有任何的意外。
当然,崇祯心里也非常高兴,高兴之下,崇祯便准备将自己对于藩王的想法说说听听朝廷内的意见,毕竟分封制是太祖制定下来的。
朝堂里永远有一批人以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为主,这些人有时候也是崇祯利用的对象,但有时候也是崇祯改革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阻力。
只是这批人,随着崇祯的不断削弱,如今虽然依旧话语权不错,但是已经没有了能决定朝廷决议的权利,只要崇祯取得了军机处的支持,可以说这件事基本上就成了。
当然,这种修改祖制的事情,崇祯当然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借朝臣之口。
朝会上的崇祯看着下面议论纷纷的官员,他们都是在议论秦王的事情,很多人都是主张对秦王严惩。
“咳咳”
崇祯咳了两声,朝会上的议论声瞬间平静了下来,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将目光看向崇祯。
崇祯脸色平静,语气严肃的看着众人说道:“这件事情暂时就不要再议论了,秦王虽有过,但是马上就是祭祖大典了,这件事还是等到祭祖大典结束之后,由礼部对秦王定罪。
但是,秦王之事,给朕提了一个醒,也给我大明的百官提了一个醒。
那就是属地的王爷在自己的属地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朝廷应该怎么管理?或者是朝廷有没有别的办法管理这些王爷,不让他们干这些违反礼法的事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