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燧发枪的面世(2 / 2)

杨晃亦是点了点头赞同道:“是啊!不过西安是重地,就算乱军不可能会来,我们也要先做好准备。

另外我已经将这件事陈奏了朝廷,也给宁夏府的孙大人去了信,朝廷的意思,不用说,估计你们也明白,朝廷不会允许这时候出乱的。

朝廷必定会聚集大军来攻,到时候大军来到之后,粮草和饷银都是需要我们陕西来出,所以我们要先做好准备,以免到时候慌乱出错,耽误朝廷的剿匪大计。”

“属下知道了。可是,中丞大人,有句话不知属下当不当说。”

“你我还客气什么?说”

张杰作小心翼翼的看着杨晃说道:“中丞大人,据下官所知,目前陕西的存粮和存银并不多,一旦朝廷兴兵,陕西可很难支持朝廷大规模用兵。

中丞大人可要先早早的做好打算,不然到时候……”

张杰作的话,倒是提醒了杨晃,让他沉思了起来。

“以你的想法,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向朝廷要钱的话,恐怕朝廷也拿出来,到时候……。”

“中丞大人,千万不能向朝廷索要,一旦向朝廷索要,朝廷就算会给,也拿不出来多少,到时候还需要大人来出来,而且大人就算拿出来再多,战功也会大大减低。

下官以为,可找人去城内的大户去借。”

听了张杰作的话,杨晃瞬间便沉默了下来,暗道,这倒是一个好计策,只是城内的大户,谁能拿出这么多银子那?

“这么多银两和粮食,城里的大户谁愿意出啊?就算是愿意出,他也要能拿出来这么多才行。”

“这……”

张杰作不由的责备的拍了拍脑袋,这点他倒是给忘了,北方不比南方,南方富裕,商业发达,所以商人都比较富有。

北方却不一样,连年天灾,再加上禁边政策,商人就算是做生意,也一般是非常小。

至于晋商,则多是发一些国难财,大多数都被朝廷给斩杀了,有些直接逃到了辽东鞑子控制的地区,利用汉人,偷偷倒卖两边的东西。

但是,随着朝廷加大了底层将士的军饷,各地禁边政策也越来越好,毕竟谁也不愿意吃饱了没事干,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干。

“算了,先不想了,还是先把乱军给找出来吧!也算是给朝廷一个交代,不然到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说。”

“是。下官告退。”

崇祯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天刚刚亮,朝会便已经结束了,今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燥热的天气也减低了一些,让人的心情不由的愉悦了起来。

乾清宫内,崇祯看着桌子上的三支火枪,下面则坐着王洽和吴宗达等几位军机大臣。

这三支火枪中,有两支并不是明朝产的,另外一支则是明朝产的。

这三支枪,乃是崇祯会见完各国的使臣,提出购买他们的舰船和巨炮的要求后,这些使臣为了夺得明朝的订单,送给礼部尚书吴宗达的。

这三支都是燧发枪,其中两支是西班牙进贡的,另外一支则是大明新任工部侍郎毕懋康亲自制造的。

让崇祯没想到的是,他本来还以为燧发枪问世还要晚上里面,没想到在西班牙和德意志这些国家,都已经发明出了燧发枪。

只是因为燧发枪致命的缺点,目前在欧洲还没有大规模的装备,但是此时欧洲的燧发枪已经问世了快一百年了。

两支来自欧洲,分别是西班牙和德意志,两者相比较,西班牙的更加先进,其采用的是撞击燧发枪,而德意志则是转轮燧发枪。

燧发枪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燧发枪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枪,所以这对弹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

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药时,需将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

毕懋康发明的燧发枪的构造和性能与以前的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

改进为燧石发火,开枪时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所以随时都可发射。

崇祯不断地拿过来看过去,发现这个燧发枪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先进。

只是提高了它的安全性和击火装置,至于装弹还是需要从枪口,然后那棍子给他导进去,随后端起开火。

这种火石和火绳枪一样,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装填的,唯一的优点,那就是不再惧怕风雨天,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

三支枪,两支步兵使用的长度大概差不多,口径19.8毫米,长1.56米,重有十二斤左右,光一颗子弹,都有半两还多。

让崇祯惊奇的则是那一支短的,骑兵燧发枪,无论是长度还是重量、口径都远远低于步兵燧发枪。

“你们以为这三种火器怎么样?”看了半天,崇祯这时将目光看向下面的几位军机大臣,想听听他们的见解。

几人听到崇祯的问话,不由得沉思了起来,但是工部尚书徐光启站了出来。

此时的徐光启已染重病好久,已经上过两份请辞的折子,但都被崇祯给拒绝了。

今天这次的会议,之所以让他过来,一方面是想看看他的病情,另外一方面工部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让他来看看。

“咳咳,皇上…”徐光启想要站起来说话,但是却被崇祯给打断了。

“徐爱卿不必站起来了,坐下回话。”

“谢皇上,启禀皇上,臣以为无论是毕大人还是西洋人所使用的这些自用火铳,优点都远远大于此前的鸟铳,臣以为应该则制造局改良之后,既装备我大明的军队。”

听了徐光启的话后,礼部尚书吴宗达则立即站了出来,脸色平静的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火器的威力虽然大,但是大规模列装臣以为还应当验证之后再说。

臣之前便和送给臣火枪的西班牙使臣了解过,据他们说,之前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列装,就是因为军队的将军都反对。

他们说,自用火铳的火石的火星不足以点燃弹丸,所以臣以为当择一支军队用过之后,如果可行,再大规模的列装才是上策。”

对于燧发枪是现代人的称呼,在毕懋康和他编撰的火器要术中,则将其称为自用火铳。

“皇上,臣以为吴大人所言极为有理,行与不行,应当用过之后才能看出来,如果一下制造太多,质量或者火铳本身存在缺陷,则会危害边关将士。”此时的户部尚书马懋才也站了出来。

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户部没什么钱,再大规模的制造,根本就拿不出来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