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百户的礼节还是让刘希森满意了不少。
虽然卫所百户是正六品,而刘希森是正七品,但谁让这百户是武官呢。
大明文贵武轻,即使是郑百户的上司来了也顶多和刘希森平起平坐。
所以范百户抢先行礼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范百户不必多礼,本官乃临高县令刘希森,封圣谕勤王,多有叨扰,还望担待。”
刘希森说着上前虚扶起范斌,随后便自爆了家门。
范斌是天津左卫第一千总下的五个百户之一,码头这片属于天津左卫第一千总的防区。
半个时辰前,有人禀告码头来了几艘巨船,李千总便派了他前来查看。
远远的看着一队队士兵从船上下来,范斌以为来的是武将呢,所以态度便倨傲了些。
没成想居然是文官亲自带兵,这让范斌为自己刚才的举动暗暗叫苦。
“范大人,这是本官的阚合,您验看一下。”
说着,刘希森递上了写有自己几时出兵、出兵几何的文书,上面临高县和琼州府的印信尽皆齐备。
“不用看、不用看。”
范斌摆着手,不敢去接那个文书。
“好,既然如此,那烦请范大人引我去拜见指挥使大人吧,此次勤王,少不了叨扰贵地一番。”
范斌口中连称不敢,忙向前给刘希森引路。
刘希森冲着李飞挤出了一个无奈的微笑,带着一队护卫便跟着范斌去天津指挥使衙门和知府衙门拜码头去了。
直到午后,刘希森才一身酒气的返回了码头驻地。
而此时,所有的人员、装备及物资都已上岸,连那五百余匹战马都已经老老实实的在临时马厩中吃草了。
面对李飞和周曼如有些怨恨的眼光,刘希森剔着牙将自己在指挥使衙门和知府衙门的经历交代了一番。
跟着范斌到了指挥使衙门,刘希森受到了天津卫指挥使郑世兴的热情接待。
文官领兵,即使是指挥使大人也不敢怠慢,非常愉快的就验完了阚合。
而且当知道刘希森此次带来了一千五百余兵丁之后,郑世兴脸色都变了。
郑指挥使所辖的天津卫按理说应有兵士五千人,实际上连四成都不到,而这都养不起呢。
郑世兴不知道刘希森以一县之地如何养了这么些兵,但随后一想,这估计是整个琼州的兵丁。
‘嗯,肯定是琼州府的兵丁。’
如是想着,郑世兴又镇定了不少。
从指挥使衙门出来,刘希森又去了知府衙门,但此次却遇上了天津知府贺世寿的冷脸。
当听说刘希森带来了一千五百兵丁后,贺世寿那张老脸直接敷上了一层冰霜。
直到刘希森说道需要天津府帮助提供一些粮草之后,贺世寿终于忍不住了,直言:天津民困,没钱助军。
此时刘希森才知道知府大人脸色不好的原因。
按照明朝惯例,客兵粮饷由行军沿途所在地垫付,待客军返回驻地之后,再由驻地府衙给予拨付。
见人来上门要粮饷,贺世寿当然不高兴了。
搞清楚状况的刘希森立时表示,临高军的粮草会按市价购买。
随后,天津知府贺世寿的脸色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摆下盛宴款待刘希森。
当然这顿饭也不是白吃的,回到军营的刘希森不光带了一身酒气,还将采购订单送给了贺世寿。
不过这也是三人事先商量好的,不给知府大人喂饱了,以后临高在天津贸易点的日子估计也不会好过。
有了天津军政两方的保驾护航,临高军在天津历时兵营的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了。
而登陆后的几天,临高军也没闲着,在李飞的安排下,加紧了战前训练,以消除长时间坐船带来的不适感。
而出兵遵化的日子也在一天天的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