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探险队归来(2 / 2)

文唐 步兵长 3551 字 19天前

“哪个是良种啊?”

“应该是第一个,你们看那个粮食的颗粒多大多饱满,比黄豆都大,一看就高产啊,五石真的有可能。”

“肯定的,颗粒大才压秤,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好香尝一尝啊。”

“想什么呢,这可是良种,你全家的命加起来都不值那一颗种子。”

“这可是种子,怎么能吃呢。没听老话说吗,饿死爹娘不吃种子粮。”

“对对对……”

“后面那两个箱子里装的是啥呀,看上去个头更大呀。”

“不知道,和良种放在一起,应该也是刚发现的新吃食,我觉得应该是做菜用的。”

“别管是什么东西,能充饥就是好东西。看那两样的个头,产量少不了。”

“真是天佑我大唐呀,一次发现三样粮食。”

“天佑大唐……”

“天佑大唐……”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喊起来,声音越传越远,永安宫大殿之上都清晰可闻。

天佑大唐?

正在宫里焦急等待的群臣听到这样的呼喊声大致也猜到发生了什么。可……难道良种是真的?要不然百姓不会这么高兴啊。

越来越多的大臣改变了想法,一种喜悦的氛围开始弥漫……良种是真的,那可真是天佑大唐啊。

不少人把袖子里的奏折往里面塞了塞,回家就烧成灰绝对不能给别人看见。

……

一路来到皇宫,除了孙福探索队其他人都很兴奋,这就是传说中的皇宫啊,没想到这辈子能有机会进来。

即便是孙福才自己也是感慨万千,自己终于以另一种身份重新来到这里,当初认为不切实际的梦想真的实现了。以至于让他觉得有些不真实。

李承乾和岳山前去复命,不久大太监赵蒙亲自来宣他们觐见。不可能几百人都进去,只选了几名代表。

十几名禁卫则抬起木箱跟在后面。

走在路上的时候赵蒙崇敬的道:“孙……校尉,你是我们所有力士的榜样和骄傲,请受我一拜。”说着就行了一礼。

孙福才可不敢大大咧咧的受这位大太监的礼,连忙让开半个身子道:“赵太监太抬举了,我也只是奉命行事。说实话现在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梦里一样。”

赵蒙笑道:“呵呵,想想十几年前的天下大乱,再想想现在,可不就是在梦里吗。”

不一会儿就到了宣政殿,赵蒙先进去通禀,孙福才等人则留在门外等候。

“孙校尉,你紧张吗?”陆盎正小声道。

“我还好,别紧张,对待有功之臣圣人很仁慈的。”孙福才安抚道。

“可……我还是紧张。”陆盎正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是……是……是呀,我……我……我浑身发抖。”另外几个选出来的代表也说道。

“咳咳。”孙福才正想安抚他们几句,忽听旁边站岗的小力士干咳一声,然后给了他一个歉意的眼神。

孙福才马上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让大家不要说话,然后悄悄的朝那名小力士拱手表示感谢。

把那名小力士兴奋的差点没笑出声来,可见赵蒙说所有力士都以孙福才为榜样并不是吹嘘之言。

就在这时,殿内传来呼喝声:“传孙福才、陆盎正等觐见。”

孙福才脸色一肃,当先走了进去。一开始他还习惯使然的垂着头往里走——之前在宫里当差的时候就这样。

刚走两步刘仁轨的叮嘱就在耳边响起:你是探险归来的大英雄,是棣州水师的代表,必须要昂首挺胸的去见圣人。

想到这里他心中升起一股豪情,胸膛直直的挺起目光平视,无视群臣的瞩目一路走到殿前。

“臣孙福才拜见圣人,圣人福寿安康。”

“免礼。”李世民威严的声音从高处传来。

接下来就是一番见礼问答什么的就不赘述了。

简单问话结束之后李世民终于问到了众人最关心的事情:“良种何在?”

已经适应的朝堂环境的孙福才指着三个箱子道:“就在箱内,臣这就打开给圣人看。”

说完孙福才把三个箱子一一打开,群臣无不伸着脑袋往这里看。李世民远远的看着,发现不是很清楚,干脆也不讲什么礼节了,直接起身走了过来。

“哪个是亩产五石的良种?”

“这一箱就是亩产可达五石的土豆。”孙福才指着中间那个箱子道。

李世民走上前来,从箱子内取出一个土豆仔细端详起来,越看越是开心。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拿一些给众卿家也瞧一瞧。”

“喏。”跟在后面的赵蒙马上用自己的衣服下摆装了一些土豆给群臣观察。

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魏征……一个个都兴奋不已的伸手拿出一颗仔细观察,那模样就好像是在看瑰宝。

大约过了一刻多钟,朝中大臣都看过之后李世民才问道:“孙……校尉对这土豆了解多少?产量真的能超过五石吗?”

孙福才胸有成竹的道:“臣询问过当地土民,每一株土豆秧可结这样的果子三至五颗,一亩地可种植四千余株。”

“一颗鸡蛋大小的土豆重量可达一两半,一株按照平均四颗果计算就是六两。四千株苗可产土豆千五百斤。”

“除去残次品和管理不当造成的减产,至少也有千斤产量,亩产远远超过五石。”(唐朝一斤为十六两。)

听到这个数据朝堂犹如炸开了锅一般变得吵闹起来,大家脸上同时露出怀疑和兴奋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

怀疑的是真的有他说的这么高产?兴奋的是他各项数据说的头头是道不像是假的……

关键是土豆他们亲眼见到了,一颗就算没有一两半也差不了多少。要是真按照他说的数据计算,亩产已经不是五石,而是十石。

这个数字只是想想他们就觉得像是在做梦。

感觉在做梦的不只是他们,还有李世民,怎么说好的五石变成十石了?他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目光忍不住朝岳山看去。

岳山知道自己必须要站出来了,于是来到李世民身边道:“孙校尉的计算没有问题,土豆的亩产确实可以做到如此。”

“只是他说的是理想状态,每个人种地的水平有高有低,有些地肥沃有些贫瘠……所以我们保守一点预估,五石是没问题的。”

众人这才点点头,觉得岳山说的这些更靠谱一点。他们真的不敢奢望太多,五石就满足了。

接下来岳山却又语出惊人的道:“但五石绝对不是土豆的极限,甚至十石也不是。”

见众人的目光都转了过来,倾听自己讲话,岳山继续说道:“这些土豆原来的主人是一群土民,他们非常的愚昧落后,根本就不懂什么种植技巧,都是把种子种在地里任凭生长。孙校尉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孙福才点头道:“确实如此,那些土人非常落后,有些连完整的衣服都没有,种植技术比大唐周边的蛮夷也强不了多少。”

岳山这才继续说道:“了解过耕种的人都知道,精耕细作可以让产量变得更高。而一代又一代的筛选良种,也能让庄稼变得更好。”

“比如菘菜,原本叶子是散开的,经过培育选种叶子向内包裹个头变大,产量翻了一倍还多。”

“现在这些土豆还是比较原始的状态,还有很大的培育发展空间。仔细培育,不用几年产量超过十石没有任何问题。”

不少知道菘菜变化的官员纷纷点头,并把这个变化告诉身边不知道的官员。有了实际的例子,众人开始相信岳山说的话,然后自然是更加兴奋。

亩产五石已经足够让人惊喜的了,没想到还能增加,而且还是增加几倍。这……他们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可信度是不一样的,孙福才就算把嘴皮子说破这些人该不信还是不信。岳山的话就算没有任何证据他们也会信一半,更何况他说的还条理分明。

李世民也开心啊,连声叫好。

其实别看岳山嘴上说的厉害,其实刚看到土豆的时候他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太小了。

前世那些土豆小的也比成人的拳头大,大的能和砖头差不多。可眼前这一箱子,普遍都是鸡蛋大小。和前世根本就没法比。

他自然知道原因所在,前世那些都是基因改良之后的优质品种,亩产四五千斤。现在这些还是未经过改良的原始土豆,产量自然远远不如。

还好当初他保守了一点只说了亩产五石,要是敢吹三五十石,估计这会儿就要被打脸了。

很快有人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出声问道:“岳候对土豆好像很了解?”

岳山笑笑没有说话。

孙福才则主动站出来说道:“良种所在就是岳候告诉我的,我们就是按照他的指点才能在万里海外取回此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