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有鱼(2 / 2)

那边知客收下,给了两篮子糕点做回礼,婆子这才去回话。

玄妙观这段时日庇护沈家也挺不容易,沈家前前后后生了如此多的是非,住持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说,虽然那知客有些跋扈,性情凶悍,但其实也只是凶在了皮相上。

沈家最难的日子里,要不是有玄妙观在,恐怕熬过去会更艰难。

不知不觉就到了年根地下,年三十要守夜,李住持年纪不小,可在这方面分外坚持,每年都要守到初一,看完了烟花才歇息,道观里上下早就习惯,天色一晚,炭火燃起,厨房就送来各色吃食。

饺子自然是重头戏。

大过年的不吃点饺子,简直就没有过年的氛围。

“这是什么味?”

知客正生炉火,鼻子一抽动,忽然闻到一股香味。

香味说不出的诱人,一开始时有时无,后来味道越来越浓,从窗户,大门的缝隙透入,勾得知客口舌生津,口水止都止不住地流。

不只是她,两个给她打下手的小道姑也不禁抬头,目光逡巡,只觉得肚子里咕噜咕噜开始翻天倒海地闹腾。

“好香啊!”

知客推门而出,循着香味走了几步,就到了客院的小厨房门前。

此时小厨房的大门已经被堵得密密实实,家里养的十几个小道童齐刷刷拿着板凳坐在门口,手里捧着大碗,简直像一只只小燕子,在巢穴里探头探脑地等着燕子妈妈来投喂。

杨玉英拿着大勺子,从高高的瓮里捞了肥嫩的鱼块儿,一人一块喂给这帮小不点。

鱼肉带着一点焦黄,浓稠的汁水裹着,看着颜色就特别让人开胃,一群小道童都是统一的表情,统一的动作,小小的脑袋埋在巨大的碗里,吃得连头都不肯抬一下。

知客脸一下子通红,嘴角动了动,到底没骂孩子,大过年的,也不兴骂孩子。

平时见到知客要多规矩有多规矩的小道童们,此时连看也没看见她,一个个把小舌头都伸出来,恨不得把已经舔干净的碗壁再舔上一百遍。

她吸了口气,脚下迟疑地向后转动,她还有不少事情要做,主持还等着开席。

还是杨玉英正准备拆自己酿好半年的酒水,抬头看见是知客来了,不禁一笑:“齐道长忙了一整日,饿了没?也尝尝?”

知客脚步一顿。

李住持和底下一众弟子们等啊等,等了许久,不见知客回来。

“小环,你去看看你师叔。”

叫小环的稳重道姑应了一声,起身出门,然后……一去不回。

李住持:“……”

一直等了半个时辰,知客和小道姑拎着一瓮糖醋鱼回来。

李住持和诸位师姐,师妹们满肚子的抱怨,再吃到第一口鱼的瞬间就消失无踪。

“唔,好吃!”

玄妙观在京城享有盛誉,观中甚至曾有公主来修行,平日里的伙食一向不错,就说这位李住持,那是连御膳都时常能吃到嘴,可今天吃了这口普普通通的鱼,真就只有力气说‘好吃’,别的评价话太多,还是等她解了馋再说。

杨玉英这糖醋鱼与寻常的做法略有不同,不光是处理鱼肉时需要特别的手法按摩拍打入味,还需要用到特制的瓮。

勾芡时汤汁浇的匀称,受热均匀,不同部分的火候都有讲究,能极好的锁住鱼肉的鲜嫩,不让过重的调味影响本身的口感。

所以这道菜做起来着实繁琐,自然量就不大,李住持和一干弟子们头也不抬地吃完,那是意犹未尽,众人抬头左右对视,面面相觑,只觉饥饿感更重。

李住持其实是很不介意再去讨些美食来的。

奈何知客实在觉得不能这般丢人。

“……我记得,沈善信他们送了饺子?”

一共五篮子饺子很快就被送到锅里,热气蒸腾,无数双眼睛时不时偷窥一眼。

“咕嘟。”

只看外表,圆滚滚,五颜六色的小胖饺子就极讨喜,看着大家便胃口全开,不多时熟了,捞出装盘,瞬间七八双筷子下去,夹入碗中,轻轻咬开。

皮又薄又软,猪肉大葱的香浓,牛肉的口感厚重,普通的南瓜鸡蛋也说不出的清爽可口。

好吃,好吃,特别好吃。

最后一个透明皮包的三鲜馅饺子被李住持手疾眼快抢到手,一口吃进去,一本满足!

大年三十,玄妙观外来来往往的行人都忍不住驻留停步,周围饭馆酒楼,但凡还没关门的地处生意一下子大好。

这可是大年上,平时这个时间,街上便是有行人,也多是要急匆匆埋头赶路。

罗洋蜷缩在客栈边上的遮雨棚底下,低垂着眉眼,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一双手。

他觉得自己的胸腹间有一股烈火在灼烧,烧得他在寒冷的腊月,只穿单薄的夹袄,依旧浑身发烫。

他想去杀人!

他人生前二十年都是个老实人,用功读书,照顾父母,疼爱妻儿,做一个本分人。

可是做本分人有什么用?

他不过是拒绝不了同窗的邀请,去了一次宁王小舅子举办的文会,只去过一次,可这回就被扣上附逆的帽子,革除了功名。

他知道,因为他不肯送妹妹去孔家做妾,就得罪了那个孔衙内。

明年就是大年初一,他却不知该怎么回家同自己的父母和妹妹说这个可怕的消息。

去杀了那混蛋,自己也一死了之,一了百了,省得,省得……

“来,你的鱼和饺子。”

罗洋正想得出神,拳头紧紧握起,手里忽然被塞了一只碗,抬头就看见一襦裙少女领着两个小道童从眼前走过去。

满腔的悲愤被打断,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周围笑闹声渐渐由低到高,入了耳朵。

罗洋有点饿了。

自从出事,他今天一整日都没有吃东西。

“老大爷,吃鱼吧,吃了鱼,来年有余呢。”

窝棚最里头,一个衣衫破旧的老人家端着竹碗笑起来,满脸的皱纹也舒展开。

他记得这老人,在这片窝棚里呆了有十几日,似乎在等待人生最后一刻的到来,到现在,那双浑浊的眼睛里似乎又有了一点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