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2 / 2)

那些旧臣本想借机提醒太上皇一下, 如今见他这么推崇新皇, 也便有些无话可说了。

此项法令一经颁布,很快便在全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特别是那些捐款捐物的富商们, 原本就想在县志上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也算光宗耀祖了。哪里又想到,如今他们居然还有机会进上京城,去给太上皇贺寿。这又是多大的荣耀。

只可惜参加贺寿之人, 也是需要资格的,需得那些在义诊中表现足够突出之人, 才能享受如此殊荣。

一时间, 那些死死抱着钱袋子不肯松手, 没能参加义赈的富商已然后悔。那些参加了义赈的富商, 也怕自己捐得少了。

还有人走关系, 想尽办法, 想弄来一个名额, 去上京见见世面。也有人吵着想要补捐的。

那些富商闹了一阵,反而变成了许多茶余饭后的笑料。只可惜,如今新皇开始接手政务, 他做事一向赏罚分明。最恨的,就是新皇很喜欢找后账。

旱灾之后,他又狠狠地处理了一批不作为,或者贪赃枉法的官员。就仿佛太子在各处,都有耳目一般。

一时间,地方官员人心惶惶,实在摸不准太子的路数。自然不敢做些违法乱纪之事。

这名额如何定下,就得按照标准走。

至于那些想要靠补捐换取名额的富商,都是白忙一场,徒增些市井笑料罢了。

陈宁宁却无心此事,经过一场旱灾,那些受灾地区多少也都了解到了番薯这种粮食作物的好处。

再加上,太子又花了大笔银两收购番薯,并且开始全力推广。因而陈宁宁这边也变得十分忙碌。

除此之外,陈娇的父亲陈轩又出海回来了。

这次他居然带回了玉米。

陈宁宁已经顾不得其他,把所有事情都分了出去。只一心等着玉米种出来。

可惜事与愿违,知府老爷特意送了帖子,让陈家父女进京给太上皇祝寿。

明明都是早就商量好的事,可陈宁宁看着那些用泉水浸泡过的玉米粒,却忍不住有些犯懵。

宁信刚好也在这边,便忍不住拉住姐姐的手臂,说道:“姐,你犹豫什么呢,这可是咱们陈家光宗耀祖的大事。将来有一日,我中了状元,也会去金殿上面见皇上。可你跟咱们爹这事,却是不一样的。”

如今已经长成了少年的宁信,平日里已经变得沉稳了许多。

虽然很少与长兄见面,可宁信说话办事,却越来越像长兄的做派了。若说有什么不同,就是宁信这个少年比较通俗物,又善于与人打交道。况且消息也十分灵通。

宁信已经许久不曾这般高兴了,双目中就像染了火一般。

宁宁看着他,喃喃说道:“马上就走,这玉米要如何是好?”

宁信瞥了她一眼,不高兴地说道:“姐,你种地种傻了?平日里,你把张叔夸成一朵花,如今菖蒲也继承了张叔的衣钵,还有一些擅长种地育种的帮手。这两年,粮种改了又改,他们经验那么丰富。你干脆就把这玉米交给他们照顾,不是很好吗?

又不是离了你,大家就种不出地来了。”

宁宁听了这话,到底有些动摇。

宁信又劝道:“姐,你可真是。平日里,总听你说,把买卖交给值得信任的手下去做。这样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如今,到了这玉米上,你怎么就不放心了?”

宁宁喏喏地说道:“玉米到底是不一样的。”

宁信又说道:“能有什么不一样?你今年都十九了,眼看着奔二十了。九王一直在等你,等得不就是这个机会吧?”

听了这话,宁宁缓缓地闭上了双目。

或许,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她当真没有那么重要。

她之前参与了推广番薯,就好像从她手里给这个书中的不知名的朝代,添加了一个小齿轮一般。

其实,就算宁宁不插手番薯,陈轩总会想办法搞出番薯来。那颗齿轮也仍是会往前转动。

细想想,到现在,她好像的确该放手了。

只是,看着眼前这个半大不小的青年,又想起了父母,宁宁仍是忍不住有些犹豫。

一旦她进了上京,见了太上皇,势必要认祖归宗。

那时候,她当真还能回来,跟父母共享天伦吗?

还是说,她就只能留在上京城,圈在一个四角院里,与父母天各一方了?

这让宁宁感到非常不安。

然而宁信实在太过年轻,根本就不了解他姐姐此刻的心绪,只能一味地说一些俏皮话,逗姐姐开心。

后来,还是厉琰赶过来,先把宁信打发走了。这才拉着宁宁,坐在玻璃花房里。

宁宁看向四周的果菜,屋顶梁上掉下来的青瓜,忍不住把头靠在厉琰的肩膀上,嘴里喃喃说道:“我是真没想到,你会为我建一个这样好看的玻璃花房。”

跟现代那些花房已经差不多了,可见工匠们花了多少心思。

厉琰温声说道:“我答应你的事情,总要做到的。”

宁宁又问道:“那到了上京,你就要娶我吗?”

“自然要八抬大轿,十里红妆娶你进门。我想让所有人都看着我牵你的手。”

厉琰的声音有些低沉,就像一根小羽毛,轻轻地扫过宁宁的心间。

宁宁突然喃喃自语道:“这一切好像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