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商报(1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850 字 26天前

马车辚辚而行,湖州府城并不很大,几乎转瞬即至。

方从哲下车时,看到府邸门前已经停了七八辆马车,当下回首对朱国桢笑道:“你看,现在大家都不愿坐轿子了。”

“张文澜不是说过么,士大夫以人役为牛马,还妄谈什么仁义。”朱国桢也是一笑,说道:“我辈读书几十年,为官几十年,总不能叫一个黄口小儿给嘲笑。这话一传出来,我便再不坐轿子了。”

方从哲道:“那么轿夫们可都没有饭吃了。”

“方前辈你也迂了。”朱国桢不客气的道:“同样也是张文澜的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抬轿子能去赶车去,能做别的营生,马车多了,市面更发达了,工商业用的人就多了,省下来的几个轿夫还怕找不到活计做?”

方从哲微微一笑,朱国桢以为自己落后于时代,岂不知方从哲是在有意的试探于他。

朱国桢这样七十多岁的人,常看邸抄的同时,对和记发行的“商报”也十分关注,和记商报已经在南京和杭州多地发售,其实也算是半卖半送。

方从哲现在每天也看,除了工商业的消息为主外,对外贸易的信息,台湾和荷兰那边的信息,还有北方的商业特色,和记的日常经常,包括保险费一类的和记费用收取的细节也是都有。当然也有很多花边新闻,包括京师官场的动向,甚至官员家里流传出来的一些市井传言,八卦消息,连方从哲有时候也觉得相当有趣。

还有一些话本和小说,戏曲的连载,相当多出色的作品都是和记买下了版权,别的书行不能刊印,只能由商报来连载登录,所以也是吸引很多人持续买下报纸的原因。

很多优秀的话本小说作者,由于赚不到钱只能放弃爱好,明末时出现了长篇小说的萌芽,比如三言二拍一类的作品已经相当优秀,最优秀的肯定是金瓶梅,可谓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巅峰作品之一。

由于写作需要长时间耗费精力,没有金钱支持的肯定坚持不下来,比如三言二拍的作者凌蒙初,就是有名的士大夫和官员,很多优秀的作者却没有条件继续写下去,商报创办之后,和记购买了不少版权,也算是养活了不少小说作者,很多作品应该原本不会出现,或者不会流传于后世,也算是和记花了不多的钱,为华夏的文化事业做了相当精采的贡献。

对这些事方从哲肯定不会在意,士大夫在乎的是学术成就,立功立德立言,野史小说不在这些事的范围之内,就算普天之下一部小说也没有,方从哲也不会觉得文教之事有什么不妥当的。

方从哲看商报,主要看的就是记录的张瀚的言行举措,包括和记的一些动向。

最近这两个月来,和记侧重点在于记录张瀚在新平堡的居住情形,张瀚于堡内燕居,每天到白洋河垂钓,近来接见的人并不多,算是真正的韬光养晦的情形。

商报的记录十分巧妙,似乎就是张瀚迫不得已退位隐居,这会引发什么样的情绪,还有怎样的心理上的反弹,方从哲也是相当清楚。

此外就是一些物流交通的信息,和记在卫辉和归德两地又开辟了新的物流线路,应该是搞定了当地的官绅和宗室。

另外就是前几个月宣布重收海事险保费之事,不仅在南京和苏松常一带引发轰动,更令杭州和湖州的商人为之激动不已。

湖州这边已经有相当多的商人在考虑合资买船或造船之事,江南曾经也是造船的最大的基地,郑和出海的那庞大的舰队和宝船都是在长江沿岸建造出来。由于郑和出海劳民伤财,从仁宣之后大明朝廷就不复造船出海,更有刘大夏将昔日的造船资料一火焚烧,简直是莫名其妙之至。

到隆万开海之后,江南的生丝和丝绸,还有大量的瓷器,茶叶都在开海禁之后大量出口,除了泉州港口外,江宁这边也开始贸易兴旺,不少商人开始集资或独资造船,虽在规模上还不能和闽粤两省相比,毕竟江宁苏州一带也成了海贸兴旺之所,大船也不在少数了。

和记开始卖海事险之后,出海开始成了稳赚不赔的好买卖,或者是最多小赔,不至于一场不慎就满盘皆输。一艘船连船资带货款最少十几万两,就算是巨富也沉不起一艘船,很多大士绅商家都是合股凑资买船造船,再凑钱办货。

一艘海船出去,再带一船货回来,一进一出就是半船的银子可赚,一趟平安回来就能回本,第二趟开始就是暴利。

投资两万银子,半年回本,下半年就能赚回两万。

前提当然就是海船平安无事的回来,然而在和记出现之前,海上最险恶的还不是台风带来的风暴,而是层出不穷的海盗。

海上的海船孤帆而行时反而是最安全的,一旦出现同伴,说是海商,其实商盗不分,前脚还能言笑不禁,转头就能反目成仇。

要紧的就是两艘船上是不是都有足够的守备力量,如果力量相当反而能平安无事,如果力量不对等,多半就会发生一场海上厮杀。

杀人越货,在海上太常见了,几乎每时每刻都会发生。

特别是风平浪静,而又不得不经过的航道之上最为危险。

在宋时,由于主要贸易和移民都是往南洋,在南沙群岛一带沉船着实多,那里风浪急,暗礁多,沉船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