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一封劝降书 (求订阅)(1 / 2)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1813 字 16天前

接受投诚后的这七千明军骑兵,开始了大规模的整编,不过这种整编也不是直接按照大唐陆军骑兵的编制进行改编,因为唐军骑兵和明军骑兵的战术是截然不同的,而不同的战术所带来的就是训练上的差别。

训练以及战术上的差别,所带来的是编制上的不同!

这七千明军骑兵,是典型的东方传统骑射骑兵,强行把他们按照大唐骑兵的方式来整编,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大唐陆军方面经过了谨慎考虑后,并没有把七千骑兵清一色的按照大唐骑兵的编制进行整编,而是保留了他们的基本战术编制。

然后整编出来了七个骑兵团,每个团都是千骑规模!

然后这七个骑兵团里,有三个状态比较好的骑兵团,这三个骑兵团里的骑兵们,都是经过了挑选的,然后把这三个骑兵团直接编入了第三骑兵支队,使得卢愚之率领的第三骑兵支队,骑兵数量扩充到五千骑。

而剩下的四个骑兵团,则是分成了两部分,编为第五骑兵支队、第六骑兵支队。

原则上,上述七个骑兵团的主官们,都是原来的明军降将,不过副官、参谋长都是唐军方面的军官。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整编的细化,这些骑兵团里的排长、队长这两个级别的基层军官,却是大唐陆军抽调过去的军官。

李轩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也是同意了让这些明军降将继续带兵,但是绝对不是一点防备都没有,中高级明军的降将可以留任,也是可以继续担任团长这个级别的职务,但是整编后的这些骑兵团,其基层军官必须是大唐陆军派过去的。

原有的明军基层军官,则是大部分被送到武学堂学习,等他们学习结束之后,再派遣任职,也肯定不是这些骑兵团了。

虽然投降后的不少明军高级骑兵将领对此颇有微词,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更何况都已经是投诚大唐了,所以现在也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装着看不见大唐王朝对他们手下进行分化拉拢。

整编后的这七个骑兵团,编制和战术和大唐原有的骑兵都大不相同,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重返战场!

为了防止什么意外发生,这些投诚后的明军骑兵,除了三个被编入第三骑兵支队的三个骑兵团奔赴幽州,随同第三军主力部队作战外,第五骑兵支队则是被派遣到了河南,配合第四军作战。

第四军骑兵很少,其第四骑兵支队虽然有支队的名义,但实际上只有六百骑而已,第五骑兵支队的加入,能够极大的减轻第四军在骑兵上的弱点。

至于第五骑兵支队,则是先由枢密院直辖,目前随同近卫军一起行动。

在这个时间里,大唐陆军的骑兵将领们,也是不断的努力拉拢分化,试图彻底吞并这支骑兵部队,把他们变成大唐陆军骑兵的一份子。

有了这七千明军骑兵的加入,大唐陆军在骑兵上虽然存在着骑兵少的弱点,但是也算是增加了不少。

在北方诸省里,大唐陆军原有的骑兵再加上这七千明军骑兵,骑兵总数已经是超过了万人,而且之前大唐陆军还缴获了不少鞑靼人的战马,为了利用这些战马,如今大唐陆军在后方正在发疯了一样训练骑兵新兵,甚至是那些骑术还不算很精湛,战术能力还比较一般的新骑兵,都是被抽调了出来。

利用这一批缴获的战马,大唐陆军有望还能够再增加五千骑以上!

这样算起来的话,其实目前大唐陆军在北方诸省的骑兵力量,已经不算差了,至少目前除了草原上的那些游牧部落外,其他的势力已经是没有唐军这么多骑兵了。

唐军的野战能力本来就强悍,如今有了大量的骑兵加入,野战能力就更加强悍了,幽州城内的邵武皇帝以及明王朝的臣子们,也都不傻,自然是知道,这出城的话,绝对是死路一条。

至于守城?

对于邵武皇帝以及不少人而言,同样是死路一条,因为没有人会认为他们守得住幽州!

但是!

对于一部分人而已,留在幽州,却是有活路的!

比如说那些官员们!

如今幽州城内的文官武将们,态度是非常的微妙,一方面他们持续在朝堂上争权夺利,尤其是争夺城内仅有的两万多明军的控制权。

但是另外一方面,却是没有人认真的布置城防,到现在,甚至都没人认真的去征召、训练青壮,仓库里的众多备用的武器依旧是待在仓库里。

而皇城里,邵武皇帝度过了最初几天登基为帝的兴奋后,整个人已经是变的大臣们所不认识了,一开始他是惶恐,然后是愤怒,再过来就是无奈,这两天,邵武皇帝是天天召见群臣们,但是召见群臣也是半点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