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大结局(上)(1 / 2)

皇牌农女 亦函 1865 字 17天前

弘治三年春,羽帝立其嫡长子凤喻泰为太子,昭告天下,普天同庆。

原以为这样就可以杜绝皇子之争,然而事情并未如他所愿。其余的皇子非但没有断掉念头,反而联起手来对付太子。嫔妃和部分朝臣也牵涉其中,前朝后宫充斥着没有硝烟的战争。

短短两年的时间,后宫嫔妃三死两疯,皇四子在狩猎之时被人射下马背,摔断双腿,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投毒、暗算、栽赃、陷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太子更是犹如惊弓之鸟,日夜寝食难安。

看着自己钟爱的嫡长子小小年纪就生出了两鬓的白发,他终于明白凤帝为什么迟迟不立太子了,是为了避免所有人集中火力攻击一人。

然而诏书已下,围绕着太子,朝中形成了新的势力群体,彼此牵制,相互掣肘,此时收回成命就会打破平衡,引起动乱。他唯一能做的,便尽力保护太子,使其少受些伤害。

谁知他对太子的偏袒,不仅让太子日渐骄纵,也让其他皇子对太子的嫉恨一天一天地加深。

就在他忙着协调朝臣、嫔妃和皇子们关系的时候,清阳府正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变得声势浩大。

遍地都是农场、牧场、作坊、商铺、寺庙,还开发了专供人嬉戏游览的大型景区。不仅可以散心观景,还可以体验农耕采摘的乐趣,品尝当地出产的特色美食,让大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富家子弟趋之若鹜。

一条贯穿清阳、旬阳、詹宁三府的运河,正在如火如荼地挖掘当中。

一支上千人的游商队伍在清阳府和周边列国之间来回往复,低买高卖,做着一本万利的营生。

据说凤康正在秘密筹建兵工厂和造船厂,为第一次航海贸易作准备。

如今天下人提起华楚国,首先想到的不是历经数朝数代风雨洗礼的古都翼京,而是新近崛起的新都清阳府,就连旬阳府和詹宁府都比京城的名气要大。

每天都有百姓举家出逃,躲避着朝廷的官兵,迂回曲折地赶往清阳府;隔三差五就有朝臣以及家眷从京城悄然消失,数月之后重现踪影,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清阳府的新贵;被他扣留在京城的那帮子兄弟整日吵闹,逼他一视同仁,放他们去封地就藩。

大片的土地因为无人耕种而荒芜,许多作坊因无人经营而废置,朝廷征不够粮税,只能花大价钱从清阳、旬阳、詹宁三府购买粮草、锻造金属、布匹等物,用以供给军需、发放俸禄。

他也尝试着跟清阳府一样,在街上安设沼气路灯,延迟宵禁,一连数月开放夜市,甚至将征税的额度一降再降,收效却是微乎其微,还是没能阻断人们对清阳府的向往。

百姓该跑还是跑,宁愿被送去七镇府那种苦寒之地做伐木工,也不愿守着家园好好种地;官员该消失还是消失,宁愿放弃朝廷赋予他们的正儿八经的官职,去清阳府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

每当看到折子上写着又有多少百姓弃家而逃,又有几名官员投奔了清阳府,他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无比憋屈,就忍不住埋怨至今行踪不明的凤帝。

明明早就选定他来继承皇位,为什么还要弄什么考验投票,将凤老九推举出来?若不是凤老九先做了储君,他就不用为了换取皇位答应立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一切了。

同样是儿子,何以厚此薄彼到这等境地?

他不是没有想过以强硬的手段撤藩,可他不能也不敢。

一来清阳府的十万大军已经扩张到三十万,又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供给支应,绝非朝廷的大军轻易动得的。

二来虽然他不想承认,可清阳府给百姓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给朝廷带来损失。灭了清阳府容易,可依赖清阳府生存的千千万万百姓又该如何安置?

三来若无清阳府每年上交的一半赋税,只怕国库早就空了。到时莫说养兵,就是他这皇帝吃饭都成问题。

他觉得进退两难,憋屈到冒火的时候,三位藩王之一的凤况也并不好过,怀揣着满腹的烦忧来到了清阳府。

时隔多年,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只觉跟记忆中的样子相去甚远,说不出的新奇和陌生。原以为是人们以讹传讹,将清阳府神话了,亲眼得见,才知道当真是人间天堂。

宽阔平整的马路,两旁绿树成荫。马蹄肆意又闲适地敲打着青砖铺就的路面,空气之中弥漫着花木的清香。无论是街边吆喝叫骂的小贩,还是田中除草耕作的农夫,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舒心的笑容。

“九哥真的将清阳府治理得很好!”

见到凤康,他由衷地赞叹。

凤康谦虚道:“还行吧,你的旬阳府也不差。”

凤况苦笑了一下,心说旬阳府比清阳府差远了。

因最亲近的两个人都说他不适合当皇帝,就藩之初,他满腔热血,发誓要在旬阳府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给凤康和芸妃看看,他是有治国之才的。

是以他没有像十五那样,什么都照搬清阳府,亦步亦趋地跟在凤康后头。自己尝试着推行了一套新政,将当地的富户聚集起来,说服他们将手中的良田以低价卖出一部分,分给百姓耕种。